人无信不立,国无信不昌。诚信和守信的重要性,众所周知。就个人而言,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;就单位而言,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;就社会而言,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;就国家而言,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。古往今来,诚信始终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,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,加强政务诚信、商务诚信、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;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,褒扬诚信、惩戒失信,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和诚信理念灌输,社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。
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战国时期,秦孝公锐意进取,召来魏国的商鞅主持变法。时值天下纷争礼崩乐坏,没有人相信一个魏国人能帮秦国强大,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,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,并当中许下诺言: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,赏金10两。
围观者都不相信轻易能获得如此高的赏赐,于是商鞅不断提高赏金的分量,当赏金达到50两时,一位壮汉终于忍不住了,他扛起木头走到了北门,事后商鞅果然将赏金递给了他。
商鞅此举很快在百姓心中树立了诚信的形象,此后在众人的支持下,他实施的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,最终统一了天下。
这便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《立木为信》的故事,回过头再看这段历史,我们就会发现商鞅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,他以诚心待人,尚未开局便赢得了一批拥护者,为日后的改革聚集了人心,这才有了后来傲视群雄的大秦帝国。
对人以诚信,人不欺我;对事以诚信,事无不成。